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(黑河-长岭)
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1-04

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(黑河-长岭)

工程简介

 

(一)工程概述

2014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普京总统的共同见证下,历经20年的艰苦努力,中俄双方签署了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,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的购销合同。

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入境,途经9省市区,止于上海。北段工程黑河-长岭段,全长837千米,新建6座工艺站场,总投资134亿元。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、X80高钢级、12兆帕高压力单管输量世界最大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。2015629日,项目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正式启动,2016824日,过境段黑龙江穿越工程开工,201712月全面加速建设,由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实施,项目采用“IPMT+监理+E+P+C+运营”的创新管理模式,于2019122日按期投产,实现了安全平稳环保运行。

长输管道设计首次形成系统的管道断裂控制技术,将管道缺陷容限、延性断裂及裂纹、焊缝断裂韧性集成,形成系统方案;基于概率极限状态,实现管道全过程最优方案,通过递进式施工图设计、全生命周期三维数字化设计等方式,实现设计布局优化,过程提前纠偏的全过程管理。

作为我国第三代天然气管道标志性工程,1422毫米大口径、X80高钢级首次在国内长输管道上大规模应用,该施工技术全世界没有类似经验和成果可借鉴,为了解决管材管件制造与应用难题,项目开展专项科技攻关,形成了19项大口径长输管道施工高新技术及关键技术,解决了1422毫米大管径及-45℃下管材管件制造的技术难题。

全自动化焊接,全自动超声波检测,全机械化防腐补口技术首次在国内长输管道上全面推行,通过设计减少热煨弯头、施工减少线路断点,将国内长输管道工程全自动焊接比例从50%-60%提升到了96.5%,实现长输管道全自动焊比例国内最高;通过自主研发及实践研究,形成用于长输管道建设国内唯一拥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AUT设备(CPP-PRI-AUT),打破了国外垄断技术;防腐补口施工全面创新应用了中频加热和中频/红外收缩回火,实现了热收缩带与PE层的熔融粘接及均匀收缩,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热收缩带机械化补口的空白。其中全自动超声波技术与装备研究获得201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,机械补口技术与装备获得2017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。

作为我国大口径管道的样板工程,致力于建设“全数字化移交、全智能化运营、全生命周期管理”的智能管道。通过数字化设计、物资信息全过程采集,形成原始信息大数据库,通过施工机具自动化、网络化升级,布置“智能工地”,采集施工关键信息。结合数据回流形成终版竣工图,衍生数字孪生体。

关键设备和技术全部实现国产化,自主研发了核心控制软件PCS,压缩机组和辅助系统实现远程一键启停,为实现“无人站”打下基础,实现20兆瓦级电驱压缩机组、56英寸全焊接球阀、24英寸干线调压装置等关键设备全部国产化,性能指标国际先进。

项目建设成果显著,获得多项殊荣,2020年度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、石油工程科技进步一等奖、2021年度荣获石油优质工程金奖、石油工程优秀项目设计一等奖,其他科技进步奖共计8项、省部级管理成果3项,省部级QC成果10项、省部级工法1项、软件开发3项、专利技术44项、专有技术9项,其他荣誉5项。

项目的顺利投产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.64亿吨,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,改善和缓解沿线地区大气污染现状,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。

投产仪式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“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,5年多来,广大工程建设者爬冰卧雪、战天斗地,高水平、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,向世界展现了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艺”,对中国管道工业综合实力、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。石油工程建设者将不断进取、开拓创新,努力打响“中国管道”这张中国名片。


网上报奖入口

关注微信公众号